本站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停课不停育】《布衣中国》“课程思政”疫情防控专题教学


发布日期:2020-04-29   作者:



  【编者按】“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学校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新冠疫情防控专题教学工作,把疫情防控当做最鲜活的教材,引入专业课教育教学,讲好战“疫”故事,传递大爱真情,真正做到“停课不停育”。鉴于网络授课的特殊性,学校从学院征集了部分“课程思政”新冠疫情防控专题教学优秀案例,各位老师根据自己课程特点,提供了不同的教学设计和思考,供大家参考。
缪宏超,女,毕业于苏州大学,主讲专业课《纺织工艺设计》《变形纱与花式线》及公共选修课《布衣中国》《纺织品与影视作品》,研究方向为纤维功能化改性整理。主持和参与多项教改课题,发表教改论文多篇。

   

   

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布衣中国
  授课章节:第四章 纺织之美
  授课教师:缪宏超
  课程类型:全校公选课
  教学班级:药学182班、音乐(师范)191班等 
  课程特点:线上教学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向学生科普纺织品基础知识,包括分类、用途、生产方式及经营方式等。使学生了解纺织品的基本分类,掌握常见纺织品的主要性能,结合目前火热的“新冠防疫”热点,理解不同纺织品的生产方法。
  2.能力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具备结合自身使用感受对纺织品进行正确评价的能力,具备对常见纺织品识别的能力,使学生正确对待纺织品的价格与价值,让学生感受“大纺织”范畴下蓬勃发展的纺织产业对人民生活及国家经济产生的重大影响。
  3.素质目标:通过课程学习,将公共选修课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使学生认识到纺织品中涵盖的情感传承;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战中的典型人物、感人故事、优秀事迹融入教学全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教学内容
  《布衣中国》为全校选修课,本课程从原材料、颜色、设计、款式、制作、生产、销售等方面,梳理中国纺织品的演变历史。此次教学设计以第四章《纺织之美》为例展开。
  1.知识点分析
   1)通过介绍纺织品不同分类方法,了解各种纺织材料的性能与使用方法。
   2)掌握纺织材料的基本性能及穿着感受。
   3)欣赏精美纺织类艺术品,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感受美的熏陶。
  2.学情分析
  本门选修课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学生来自各个专业,绝大多数同学对纺织品及纺织产业相关知识了解基本为零。本章的主要任务为介绍纺织品基础知识,使学生了解例如动物纤维、植物纤维、化学纤维等简单且实用的纺织知识,既增加知识储备量,又为后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3.知识点与思政元素分析
  本次课程涉及纺织品分类相关内容,在讲授至非织造布知识点时,由在新冠肺炎防治中护士去掉口罩后的一张照片和穿着防护服的医护人员引出教学内容。讲解非织造布的生产方法、生产流程及产品应用等,结合实际科普N95医用口罩与普通一次性口罩的区别。使学生掌握非织造布做为面料的一种,已成为继机织和针织布之外的又一新型面料品种,这种织物以其原料质量要求低、生产流程短、产品成本低而被广泛应运于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做为一次性纺织品被大量用于医疗卫生、产业用品等方面。
  在讲授非织造布知识点时,合理融入几个思政元素:自新冠肺炎暴发以来,全国上下勠力同心对抗病毒。大批医护人员冲在最前线,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逆行中的勇敢和坚守、责任和担当。这些穿着一次性防护服、佩戴医用口罩的医护人员舍小家顾大家,无私奉献,没有他们,就没有这场战役的胜利!医护人员是勇挑重担的白衣战士,是这场无硝烟战争中的逆行者,正是他们负重前行才换来我们的岁月静好。而与此同时,除了医护人员的勇敢与奉献,作为他们强大的后援团,无数纺织企业迎难而上,在材料、设备、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下打赢了这场攻坚战,为医护工作者提供了充足的防护物资。通过思政元素融入,让学生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肩负使命,只有拥有强大的责任感,才能成为一名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国家需要,我们必做到:若有召,召必来!在讲授到传统纺织技艺知识点时,带领学生欣赏精美纺织工艺品,并结合非织造技术,科普传统纺织工艺与现代纺织工艺的区别,提升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时代发展带给纺织产业的变革,当今早已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时代,我们迎来了物质文明极大丰富的时期,这中间包含世世代代的辛勤劳动与心血,我们生活在当下这个幸福的社会,要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刻苦学习,为伟大的时代发展添砖加瓦。在这次新冠病毒的抗疫过程中,之前不被大众熟知的用品成了网络热搜词,而一次性防护服、N95口罩是这其中的典型代表。以社会热点事件为背景,科普纺织知识并将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既增加了学生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家国情怀。
四、新冠疫情防控典型案例
  1.案例一:令人泪目!支援武汉女护士的除夕与初六对比图( 来源:人民日报,2020年1月30日)
   2020年1月30日,一张护士的对比照片在网络上刷屏,陆军军医大学医疗队员,西南医院肝胆科主管护师刘丽驰援武汉前后6天的照片引起网友热议,照片上的她因长时间佩戴医用口罩,脸部留下深深的压痕,整个人也比六天前显得疲惫和消瘦很多。这些医务工作者为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放弃和家人团聚的机会,冲在了抗疫第一线,让我们明白什么是“最美的容颜”。
  2.案例二:武汉方舱医院现“胡歌老婆”,胡歌本人回应!(来源:人民网,2020年2月17日)
   一位武汉抗疫前线的护士为了同事能在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中准确找到自己,在防护服上写上“胡歌老婆”几个大字,为紧张的抗疫战役带来了些许轻松。
  3.案例三:30多家口罩企业复产,产量一天800万只以上(来源:中国新闻网,2020年1月25日)
   2020年1月25日,大年初一,全国已经有30多家口罩企业复产,一天可以生产800万只。这些企业职工放弃休假,加班加点生产,尽快恢复产能。
五、思政元素
  通过《布衣中国》——“纺织之美”章节讲解,使学生完成由知识技能、综合技能到思政元素的阶梯式学习。思政元素是课程中情感因素的体现,是知识吸收的最高境界,因此在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将会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思政元素1:爱国精神
  这次疫情让全世界对中国的依赖表现的淋漓尽致,各国都在等待中国制造,中国“世界工厂”的名号实至名归。纺织产业表现更为明显,这其实也是我国纺织产业实力的一种体现。纺织产业的发展壮大从某种意义上说明国家的强大,因此,我们应该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思政元素2:勤劳善良
  各相关纺织企业放弃春节假期尽快复工复产,为中国医护工作者和普通百姓争取了时间;特别是一些生产医用防护服和口罩的企业更是服从大局,将生产权、支配权交归国家统一调控和管理,为特殊时期的特殊物资快速、合理使用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思政元素3:文化自信
  在对知识点“纺织品生产方法”的讲解中,会涉及非织造技术的讲授,带领学生学习先进生产技术,与此同时欣赏其他精美纺织艺术品。在课堂传播现代生产工艺,传承优秀传统技艺,颂扬工匠精神,坚定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思政元素4:责任担当
  在抗击新冠病毒的过程中,身披非织造面料防护服装备的无数医疗工作者在关键时刻选择逆行,体现出责任与担当、勇敢与坚定。
六、“课程思政”实施路径
  1.基本思路
  采用“双引出”的教学模式,以社会热点引出课程知识点,并深入讲解;再由此社会热点为基础,进一步引出思政元素。课程知识点与思政元素源自同一社会热点,由同一案例支撑,形成相辅相成的授课效果,使课程元素与思政元素无缝链接、完美结合,无论对课程本身还是对思政内容的理解与掌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2.教学方法
  在当前信息化的大背景下,“互联网+”模式已渗透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本次课程对传统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利用“学习通”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对教学内容及思政元素开展互动,加强师生课上课下交流,使学生更轻松的获得知识,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方法如下:
  首先,此门课程包含内容较多,传统课堂由于时间限制无法兼顾所有学生,而利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这些问题。在合理规划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针对线上互动时间、地点不受限制的特点,教师课前、课中、课后均可在学习平台就课程及思政内容与学生形成有效沟通,充分利用学习平台与学生形成互动。

   

  教师要求学生在学习平台上完成课堂测验、问答等,这种方法可以实时监控所有学生的学习效果且节省时间。而对于学习内容,尤其是思政元素的学习效果考察,教师可在课后采用传统模式与新兴模式结合的方法与学生进行交流。传统考察模式中,教师对积极在线上进行沟通并提出问题或做出解答的学生,可以将其表现作为平时成绩进行记录,或者以口头表扬甚至实物奖励的方式予以肯定,鼓励学生在课后利用零星时间、随时随地就课程学习在线上多提问题,提好问题;而新兴考察模式中,对于思政元素的融入与否可以利用较轻松愉悦的方式进行,例如就某一案例展开讨论,教师在聊天中观察学生思想变化,并对掌握情况作出判断,为今后进一步实施课程思政做好准备。相比教学内容,思政元素是一种主观思维,相对来说难以进行评价和考核,因此利用学习平台将线下互动与线上融入有机结合,合理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做到更有效的学习。
  其次,为完善教学内容,使学生获得更多知识,教师将一些相关视频和图片上传至“学习通”,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观看。还可以针对某个课程知识点要求学生找出与此对应的思政元素,并按照学习要求寻找与课程知识点相关视频、资料并上传至学习通,在寻找过程之中,学生既可以找到有用的学习资料,又可以加强办事能力、提升团队合作精神,获得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3.教学评价

  教学考核更重视过程性评价,平时成绩及期末考核成绩分别占比为40%和60%。平时成绩全部采用线上模式,包括课堂互动、课程作业、团队学习等。
  4.教学反思
  《布衣中国》是一门与生活结合紧密的课程,在思政元素融入时更应注意与课程知识点的平滑过渡,通过此次教学,有以下教学反思:
  1)增加社会热点新闻穿插课程频率,自然引出教学任务,增强课堂活跃性,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重视实际案例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增加学生对纺织工程专业的了解,减少对纺织集群的误解与偏见,认识到纺织产业在国民生产中的重要作用,感知纺织品与中国解不开的情感沿袭,并将所学纺织相关知识应用到今后的生活中。
  3)利用线上教育模式在课堂之外要求学生查找新冠肺炎抗疫中有关非织造产品的的典型事例,利用线上教学资源上传心得体会,教师作出评价并在课堂上展开讨论,形成线上线下有效互动。
  4)案例库及教材实时更新常态化,对旧案例做到及时分类和适时删除,形成每次开课都有最新鲜案例及社会热点加入的局面。
  5)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及时更新,加入更多学生感兴趣的知识,与学生形成积极互动,对学生给出的合理性建议及时采纳,为做“点播课”而做足准备。
  6)目前来看,课程中难度最大是对思政元素的考察,如何考核学生是否将思政思想真正融入血液是未来课程思政教学过程中最应注意的问题。

   

编辑:彭江